90后“餐三代”用镜头管理餐厅, 短视频倒逼服务升级
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2:49    点击次数:179

潮新闻客户端记者潘骏

“你品质不好就将就着上了”“不要以次充好”“一存在侥幸心理,马上就出现问题了”这是短视频账号“周小二爱较真”里最新一期视频的开头三句话。整个视频反映的是,客人因为一道菜品有问题发起投诉,“周小二”吃过之后,叫来厨师长和店长来处理,并说“以后不按要求出品的菜绝对不能上桌”。这一幕被剪辑成3分钟的短视频,发布在了各大视频平台,单条视频播放量轻松突破80万。账号里的“周小二”,真名周利栋,32岁的他,这个土生土长的“餐三代”,正用镜头重构着传承三代的餐饮生意。

“周小二爱较真”视频截图

家族味觉的传承与困境突围

“酒店后面就是我们家祖宅,我是土生土长的西兴人。”周利栋笑着说,他外婆那辈就在西兴国道边开小吃店。1993年,母亲和阿姨受外婆影响,在当地开起带包厢的萧山土菜馆,父亲也转行学做厨师,这一颠勺就是30年。“父母那辈是真的辛苦,别人过年全家团圆,他们永远在店里忙;别人吃饭的时候他们在服务,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们在备菜。”周利栋坦言,自己从小在餐桌与后厨间长大,却对餐饮经营一窍不通。

转折发生在2018年。家人集资买下西兴路与滨康路交叉口的整栋楼,营业面积从300多平方米升级为2000多平方米。“当时想着,做大了才能稳定传承,让这份家业延续下去。”但扩张的喜悦很快被现实击碎,家庭式管理模式难以适配规模跃迁。2000平方米的大店涉及标准化管理、人员架构、产品定位等一系列问题。

“那时候管理特别混乱,服务员今天来明天走,厨房出菜速度时快时慢,客人投诉不断。”周利栋回忆,家里亲戚投入了1000多万元装修费,但新店开业两年内不仅没盈利,还得靠老客户勉强支撑,“2018-2019年是餐饮行业的黄金期,可我们却在苟延残喘。”

2019年疫情来袭,餐饮业遭受重创,周利栋却在此时主动请缨。彼时他刚从公司离职,在自家餐厅工作两年,早已看清症结:“父母那辈被困在餐厅里,我不想重复这样的人生。”接下来的三年,他花了100多万元辗转各地学习。“我不学做菜,专学管理、定位和薪酬体系等。”从连锁餐饮的标准化流程到中小餐饮的成本控制,从客户定位理论到员工激励机制,他边学边在自家餐厅实践。就这样,在餐饮业普遍低迷的三年里,他不仅让1000多万元投资回本,更在2023年开出了新品牌“江礼”。

周礼栋在考察别的餐饮品牌

“周小二爱较真”的诞生:从演剧本到记日常

“去年年底开始玩短视频,纯粹是抱着试试水的心态。”周利栋坦言,最初找团队合作拍摄剧情类内容,结果却不尽如人意,“我不是演员,一条视频要拍5个小时,台词背得生硬,表情也不自然,太折磨人了。”几次尝试后,他索性放弃剧本,把镜头对准日常:带厨师长去别家餐厅试菜、客人离店后检查包厢、和员工讨论服务细节……“这些都是餐饮人的日常,我们每天都在做,没想到拍出来大家还挺爱看。”今年3月,抖音账号“周小二爱较真”正式发力,纪实风格的内容很快积累起人气。

“周小二爱较真”抖音页面

翻开“周小二爱较真”的视频列表,扑面而来的是餐饮经营的烟火气。带主厨、店长、服务员去饭店吃饭“偷菜”,是观众最爱看的内容之一。周利栋告诉记者,他们去探店的餐厅有严格标准,“我们主要去杭州的黑珍珠、米其林等餐厅,学那些能为我所用的点,比如摆盘技巧、口味层次、服务细节等。”有一条视频,周利栋带着厨师长走进一家黑珍珠餐厅,点了一道酸汤鱿鱼后,觉得可以借鉴这个配方。回到自家餐厅后,他立刻组织厨房团队调试,将学到的精髓融入自家菜品。

包厢审查是“周小二爱较真”的标志性内容。一周有两个晚上,周利栋都会带着店长、厨师长逐个检查退订包厢,镜头全程跟拍:他捏起一块剩肉尝了尝,对厨师长说“咸度超标,明天调整调料比例”;看到餐桌上两个荤菜并排摆放,立刻提醒服务员按标准要斜对角放,视觉上更清爽。周利栋说:“做得好就当场发现金奖励,有问题就立即整改。”

对于员工入镜,刚开始,95年的厨师长面对镜头会紧张,说话结结巴巴。“拍着拍着就习惯了,现在还会主动提建议,这个角度拍出来更自然。”周利栋说,团队一线员工大多是年轻人,“90后、00后居多,他们对镜头不陌生,反而觉得这是展示自己的机会。”

如今,“周小二爱较真”两天更新一条,全网粉丝约10万,预计年底能达到12万。“没想到这些琐碎的日常,能被这么多人关注。”周利栋说。

流量之外:短视频重构餐饮经营逻辑

“刚开始做短视频,没想过引流,就是想倒逼自己到一线找问题。”周利栋的初心简单却深刻。他发现,当老板总待在办公室时,问题就会被层层掩盖;但面对镜头时,发现问题就必须解决,这种“互联网管理法”效果显著。以前主管看到地面有污渍可能视而不见,现在会主动清理,“因为他们知道老板可能正在拍视频,更重要的是,大家都形成了‘有问题必须改’的意识。”

短视频带来的流量效应远超预期。现在每天约有10桌客人是刷到视频来的。有老顾客看到审查视频后,专门来店时开玩笑:“今天我点了两道重复的菜,是自己想吃,你可别骂服务员没提醒。”新顾客则抱着“验证”心态来打卡,“有个姑娘说刷到我们检查卫生的视频,特地来看看包厢角落是不是真的干净。”周利栋觉得,短视频就像在顾客心里种了颗种子,“不管内容是什么,总能让他们记住你,哪天有需求了就会来试试。”

厨师长、店长因为视频有了小名气,“上次有客人来要合影,厨师长回来后偷偷练微笑,说不能丢店里的脸。”周利栋发现,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显著提升。

当然视频的流量大了,也会有一些不好的声音。面对负面评论,周利栋的心态很平和。他觉得,多数负面评论是没看完视频的断章取义,“没必要争论,我们有更重要的事要做。”而且他认为“黑粉也是粉”,“有时候网友自己在评论区吵起来,反而增加了流量。”但周利栋也表示绝不能因为流量“跑偏”,“我始终是个餐饮人,太关注流量会焦虑,不如把精力放在做好产品和服务上。”